
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12月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苏州大学是拥有全国高校唯一从栽桑、养蚕、制丝、织绸、印染和后整理到服装设计与表演的完整丝绸产业链学科群,以及相关支撑学科体系的高等学校。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承建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纺织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等。现代蚕桑丝绸工程分别被列入苏州大学“九五”和“十五”“211工程”子项目,近五年共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设备、场地和学科建设,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苏州大学已投入建设的现代蚕桑丝绸工程基础上,新增投资6605万元用于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

实验室现位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 908 号楼,建筑面积 13815m2,拥有全行业最齐全的研发设备,原值共计 1.3 亿元。现有研发人员 400余名,其中:高级专家 172 名、博士 210名、国家级人才 13 名、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8 名、省级人才 51 名、外聘国际知名专家 30 余名。
近三年(2021~2023),实验室聚力科技创新,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 55 项,获批纵向科研经费2.3亿元,获各类省部级以上奖励 24 项,授权发明专利 338 件,申请 PCT 专利 38 件,技术性收入2.8 亿元,主持和参与制定标准 91 项;服务经济发展,承担企业委托项目 326 项,服务的重点工程覆盖全国 30 多个省份,带动经济效益千亿元,促进了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在全国建立了 8 个蚕桑科技小院,助力西部多个县市脱贫,带动全国贫困地区 30 多万人口摆脱贫困,帮助 1.3 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蚕农脱贫致富;推动国际合作,通过技术服务支援古巴、老挝发展蚕桑产业及丝蛋白生物医用材料技术,中古蚕桑科技合作项目获得古巴国家奖,为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