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丝绸会议在我校独墅湖校区炳麟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丝绸协会主办,我校承办,会议的主题是“传承与创新――现代丝绸之路”。共有来自英国、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
开幕式于9月10日上午隆重举行,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日本信州大学纤维学部部长滨田州博,美国塔夫斯大学生物系系主任David L Kaplan,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材料学院院长Paul Hogg,世界纺织学会主席、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陶肖明,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向阳,韩国国立全北大学人类生态学研究院院长金容淑,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惠琪,中国蚕学会理事长鲁成,日本丝绸学会常务委员森川英明,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高美真应邀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王卓君、副校长熊思东以及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熊思东副校长主持。
王卓君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苏州大学拥有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从养蚕、制丝、织造、印染、服装设计到时装表演的完整丝绸产业链学科群,拥有全国纺织丝绸行业唯一、江苏省第一家国家工程实验室――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近年来,学校积极依托地域、学科、人才和平台优势,在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相关产业和国家丝绸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高度重视丝绸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本次会议以“传承与创新――现代丝绸之路”为主题,汇聚国际丝绸行业专家、学者,行业协会领导和企业界精英,着力构建一个有效沟通与分享国家丝绸学最新发展成果的国际化合作平台,积极寻求丝绸业在全球化时代的健康、可持续、和谐发展。
弋辉在讲话中强调,面对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面对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变化,丝绸业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蚕桑、丝绸新材料、染整等技术领域需要创新,在丝绸产品加工与性能、服装面料等方面需要改进和突破,在贸易领域需要和谐。“中国国际丝绸会议”作为我国在世界丝绸界有较大影响力的理论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六次,每次会议的召开都为各国业界同仁提供了交流探讨的平台,推动了中国和世界丝绸业的发展。相信第七届中国国际丝绸会议,也将为弘扬中华丝绸文化,推动丝绸科技进步和发展,促进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丝绸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熊思东宣读了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的贺信。
森川英明在致辞中指出,丝绸是对于人类有重大意义的材料。日本的蚕丝业和丝绸业现状相当严峻,养蚕农户、制丝工厂仅都已仅存不多,与蚕丝和丝绸科学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在减少,日本的丝绸研究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我们应该致力于丝绸相关的研究开发,并用研究成果贡献给社会。希望研究人员和企业界人士能互相交流和促进,在苏州大学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丝绸会议期间构建一个专业网络。
高美真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国际丝绸会议为传承中国悠久的丝绸文化,创新丝绸未来发展之路,不断发挥着历史性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中国国际丝绸会议的召开,为促进海内外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提升、产品升级以及管理优化等方面,均具有长远的战略指导作用。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们在各分会场进行了专题演讲与论文交流活动。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38篇,经专家评审后,有205篇被录用。论文内容主要突出现代蚕桑技术与家蚕基因工程;纺织丝绸新材料;纺织丝绸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纺织丝绸产品的染整加工新技术;纺织丝绸产品加工的新工艺与新设备;服装面料、服装设计与工程技术;纺织丝绸产品的营销与管理及丝绸传统文化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研究。